是你多麼溫馨的目光,教我堅毅望著前路,叮囑我跌倒不應放棄。
看到觀音蓮花苑,我想到了Beyond的歌,逆著時光追尋,追隨那溫柔的目光,尋找堅強的力量。
從宋玉生公園對開的海面上,一尊觀音像遙遙佇立在海上,如同海市蜃樓。是葡萄牙設計師李潔蓮設計,後由中國南京的晨光集團公司鑄制,再將47件散件在現址安裝。雕像底座是由16瓣的白色蓮組成,觀音則是由重50噸的青銅構成,乘著蓮花寶座,亭亭玉立於海上。
這尊觀音與以往在廟宇裡見到的不同。參照佛教觀音為藍本,由葡萄牙藝術家設計而成,因此這尊觀音不僅有著東方的溫婉靜謐,又多添了幾分異國神秘風韻。觀音造型簡潔,樸素大方。面頰微垂,雙手環抱胸前,像是在為一方百姓祈禱。觀音面容的方向,是經過風水師精確測算而決定。順著她的面龐望去,竟是翻越松山與位於美副將大馬路的觀音堂遙遙相望。不知這是設計者精心的計算,還是前世註定的巧合。衣裙迎著海風輕輕拂起,有如緩緩向世人走來。走近一看,發現觀音眼簾低垂,壯膽與她四目相對,立即被她溫柔的目光包圍。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觀音像遙遙佇立在海上,如同海市蜃樓。一條小橋相連,另一側正對著宋玉生廣場,一直以為觀音都是望海,而這尊觀音則是背向大海,面向宋玉生公園。也許是觀音留戀她的子民,用她溫柔慈祥的目光,關注和庇護她的子民。
雕像的底座是一個宗教建築,內有兩層,裡面既有專門的宗教神學研究者,也融合了中國儒、釋、道三位一體的獨特文化信仰。第一層為觀賞室,有紀念品可出售,也可以買到文化局、澳門博物館出版的書籍,畫冊及紀念品等。下層是一個小型圖書館和一個多功能展示廳。在此,可以用電腦找到相關的宗教書籍,以及各種語言的光碟、視頻。古老的宗教,結合先進的科技,將遠古宗教的故事,用一種喜聞樂見的方法,向世人娓娓道來。
觀音本是佛教的信仰,而此建築是由蒲國人設計,于南京建造,這不僅顯示了中蒲兩國的友誼,也彰顯了澳門作為文化交流中心的獨特低位。站在岸上懷著崇敬之情膜拜,沐浴著佛光,順著她的目光,尋找溫暖和堅強的力量。
交通可以選乘公交:
10A, 17 號路線到達觀音蓮花苑
3A, 8, 10A, 12, 17 號路線到達文化中心
© copyright OIO Design Ltd. All rights reserver.
Developed by CL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