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文化創意產業的集散地
一連四集的舊工廠改造特輯我們介紹了澳門一小時生活圈的城市如何把他們的舊工廠活化。如前文推薦的深圳蛇口的建築設計雙年展、深圳赤灣的價值工廠、中山的岐江公園和本篇將要介紹的華僑城創意文化園。
初次認識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是在塔石藝墟的朋友來了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每月舉辦的T-街創意市集。後來發覺這裡除了”T-街”的墟期以外還有一些創意產業常駐在此,並有專業的廣告策劃團隊長期在各種渠道進行策展和推廣。
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位於深圳華僑城原東部工業區內,地處華僑城東北部,東鄰僑城東路,北靠僑香路,原入駐企業多為上世紀80年代引進的“三來一補”工業企業。園區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分為南北兩區。
2004年下半年以來,富有創想精神的華僑城人根據廠房的建築特點以及政府對文化和創意產業的相關政策指引,創造性地提出將工業區改造為LOFT創意產業園區的想法,通過將舊廠房改造為創意產業的工作室,引進各類型創意產業,如設計、攝影、動漫創作、教育培訓、藝術等行業,還有一些有創意特色的相關產業如概念餐廳、酒廊、零售、咖啡等。通過這些改造,使舊廠房的建築形態和歷史痕跡得以保留,同時又衍生出更有朝氣更有生命力的產業經濟。
2005年1月,OCT當代藝術中心進駐創意文化園南區;2005年12月,首屆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在創意文化園舉行;2006年5月,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正式掛牌。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南區現已引進了香港著名設計師高文安、梁景華等人的工作室,具有百年歷史文化的國際青年旅社,設計創意行業的品牌企業都市實踐公司,鴻波信息公司的動漫設計基地,華僑城國際傳媒演藝公司等約40家創意、設計、文化機構。
2007年起,基於創意文化園南區的成功運作經驗,華僑城啟動了北區項目改造升級計劃。北區定位是以創意設計為主的潮流前沿地帶,作為藝術創作的交易、展示平台,融合“創意、設計、藝術”於一身的創意產業基地。北區還啟動了3000平方米的藝術大眾共享平台,聚集了又一批涉及多個領域的前衛、先鋒、創意、設計商家,如歐洲著名的家具品牌Vitra、匯集中外人文藝術書籍和複古黑膠唱片的舊天堂音樂書店、關注世界各地女性時尚創意生活和網羅世界各國女性藝術大家作品的《Little thing 戀物志》雜志官方概念店Little thing shop以及弘揚禪茶之道的岩陶等優質商家。2011年5月14日,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實現整體開園。
雖說是舊工廠活化,但也不得不提華僑城的背景,這與他們能把這區域搞得有聲有色也不無關系。華僑城是深圳的老牌高尚住宅區,付近有歡樂谷、錦繡中華、世界之窗、中國民俗文化村等大型主題公園,這此都是當年改策開放後為祖國帶來大量外匯營收的發展項目之一;亦是出自華僑城集團的傑作。
華僑城除了擁有和管理多個文化主題公園和文化主題酒店外,還擁有和管理何香凝美術館、華夏藝術中心、OCT當代藝術中心、華‧美术馆、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等多个文化艺术场所。並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了13個大型文化產業發展示范基地。2010年,華僑城文化相關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2億元,接待游客量超過2000萬人次。
後記:
本篇已是舊工廠改造系列的最後一篇,之後或許會有『藝術村落系列』介紹本人近年遊走的藝術村落。在我遊走這些舊工廠時產生了很多想法,亦打破了一些過去概有的觀念。見到國內在的文化創意產業動員起來力量之大,人才之眾,也不禁認同了特首參訪雙城雙年展時的一句,澳門的文創發展需要向深圳多多學習。另一方面,我又在想澳門的建築業興盛,回歸以來一直專注於酒店建設和澳門基建。什麼時候才能培養出像華僑城的企業為民創提供發展空間?
本篇未完,還有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