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略過的風景,卻因著舊照而有意義| 108 impressions之澳門二十
作者︰Zero Lai
澳葡,滯留在舊時代的名字,回歸後蒙上一層年代感。同在珠江口的沿海城市、歷經殖民時期的過往、作為鄰居,澳門和香港有相近的背景和文化。彼此相近但不盡相同,單單在舊建築保育上,已經可見一斑。特別鳴謝Yoliving 邀請,由當地編輯Leo講解澳門的古今變化,拍攝20多張澳門新舊照片對比。和YoLiving編輯Leo一同行經很多舊建築,和本地人溝通交流才發現澳門背後的故事。
穿梭大街與小巷 了解地名的來源
01. 亞馬喇前地 Praça de Ferreira do Amaral(前攝於澳門回歸前)
昔日的「銅馬廣場」,為紀念葡萄牙將軍亞馬喇而樹立的雕像,回歸後澳門政府把此雕像運回葡國,所有象徵和表揚葡萄牙殖民主義的建築,葡萄牙政府就遷移離開,改建成為適合大眾休憩噴水廣場。
02. 開字場 Pacapio (白鴿票)
澳門昔日賭博字花的場所,由最古老的賭博中舉秀彩的名字轉變成賭博賽鴿的名字,今日已式微成為一個賭博足球的投注站。
03.議事亭 Edifício do Instituto para os Assuntos Municipais|(前攝於前殖民時期)
曾稱為市政廳大樓、臨時澳門市政局大樓及民政總署大樓,現時的市政署大樓的牆身外貌於1940年重修後保留至今,是澳門的市中心地面是由黑白碎石鋪成的波浪狀圖案,建築建於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這一帶的建築很有特色,有著濃厚的南歐風格。
04.東望洋燈塔Farol da Guia(前攝於1975年重裝電動設備前)
雷達還未普及之前,東望洋燈塔是進入珠江的地標。現今燈塔已改由現代化照明系統,座落於澳門東望洋山山頂上的燈塔,1992年獲評為澳門八景之一,並在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於2019年被列入中國工業遺址名錄當中。
05.大三巴 Ruínas de São Paulo(前攝於1970年代)
去澳門參觀旅遊,大三巴牌坊是必去之處。當地流行的話說:「不去大三巴,就不算到過澳門」。葡萄牙人在澳門建起了一座名為「聖保祿」的教堂,這是古時歐洲傳教士進入中國前學習中文的大門,位於遠東最早的大學。葡語「聖保祿」發音接近粵語中的「三巴」,被華人喚成了「大三巴教堂」。後來,這座教堂三次毀於火災,只剩下耗資3萬兩白銀的教堂前壁未倒塌。而單獨聳立又有造型的教堂前壁,酷似內地的牌坊,現在被加固保留下來,這就成了今天的大三巴牌坊。
06.澳門耶穌會紀念廣場 Largo da Companhia de Jesus
以往建築稀疏,偶爾走來幾個市民,與今日擠得人來人往的面貌大為不同。
07.大三巴炮台 Fortaleza do Monte
日落仍舊,物換星移。昔日波光鱗鱗的海岸,今日已高樓林立。拍攝位於澳門的古老炮台,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築群之一部分。原為軍事用途。現大炮台的中央部分已於1998年建成的「澳門博物館」。
08.澳門的碼頭 Terminal Marítimo de Passageiros(前攝於民初時期的澳門)
昔日澳門主要的碼頭為「內港碼頭」,河床可容輪船開往廣州,近30年由於河道淤塞,今澳人常用「外港碼頭」對按香港和深圳等地。
09.澳門皇子街 Rua do Infante (鄰近十月初五街 Rua de Cinco de Outubro)
10.氹仔官也街 Rua do Cunha
位於氹仔最短又最繁華的一條街,亦是昔日氹仔舊城區的樞紐。
11.盧若廉公園 Jardim de Lou Lim Ioc(前攝於民初時期的澳門)
盧廉若公園原屬19世紀澳門富商盧廉若家族擁有,盧家沒落後,由澳門政府收購重新修葺,免費開放為大眾遊憩場所。是港澳地區唯一具有蘇州園林風韻的名園,此園曾為是澳門八景之一。
12.內港碼頭 Terminal Marítimo de Passageiros do Porto Interior
昔日澳門繁華之地,隨著河道淤塞而式微老化。現十六浦規劃將配合珠海灣仔「一河兩岸」計劃、內港─灣仔行人海底隧道及沙梨頭至媽閣廟一帶內港重整工程,有望將此區再次活化!
13.新中央酒店
昔日澳門最高的大樓,亦是澳門首個裝有升降機的建築物,開幕時吸引大量人士試用。
14.葡萄牙領事館 Consulado Geral de Portugal em Macau e Hong Kong
昔日的白馬行醫院 (聖辣非醫院 Hospital de S. Rafael),始於1965年是全亞州最早以西方醫學治病的醫院,後成為澳葡時代的澳門貨幣匯兌監理處,自回歸之後至今為葡萄牙領事館。
15.關閘
昔日有葡兵駐守來往中國內地和澳門的關口閘門現已成為一個紀念性的建築物。
16.李錦記廠
17.福龍新街
18.大三巴戀愛巷
19.國父紀念館
20.水坑尾街
近乎每一個人都在尋找形而上的意義,甚至乎旅行是一種短暫的停留方式。說真會為世界帶來什麼的改變,決不是要改變什麼,更多是無法改變。但改變是自己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旅行上的感受改變自己最多。有些的物是人非,時間是狡猾的小偷,留下了建築物,卻帶走了路過的旅人。重遊,帶著記憶再度重來。